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 -  适宜技术 - 民族医药

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国国宝级中医典籍

2024-08-20 14:08:43

《伤寒杂病论》——中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

概述:《伤寒杂病论》为汉代“医圣”张仲景著,成书约在公元200年~210年左右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,在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,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。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,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,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。

9404bfdf37c74defb6cf528eeee91c35.jpeg

评价: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,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。《伤寒杂病论》系统地分析了疾病发生、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,根据病邪入侵经络、脏腑的深浅程度,患者体质的强弱,正气的盛衰,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(其它旧病)等情况,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对伤寒病的“六经分类”(太阳、少阳、阳明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)、“八纲辨证”(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)的辨证施治原则——以“六经”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,以“八纲”以来辨别疾病的属性、病位、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。从而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。

“辨证论治”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,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,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。在这部著作中,张仲景还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: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、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。

《伤寒杂病论》成书近2000年,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,誉为辨证论治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。书中所列药方,后世医家按法施用,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。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,留下了近千种专著、专论,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。据统计,截至2002年,光是为研究《伤寒杂病论》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。2003年非典期间,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这在西医是不可想像的。

《伤寒杂病论》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,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,如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、蒙古等国。在日本,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,直到今天,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、内田、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(浸出剂)中,伤寒方也占60%以上。
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健康报网 央地健康网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
网站首页 关于中心 专家团队 慢病学苑 慢病科普 中心活动 适宜技术 视频访谈 标准建设 科研转化 基地建设 会员单位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北京相家慢性疾病服务中心
监管注册:北京市民政局
联系邮箱:910426188@qq.com 在线QQ:2454608689

京ICP备2024079415号